top of page

形容詞-字詞化.混淆

我們的人,經常將某些特徵,稱之為「偽~」

已表明其並非真正的,但事實上,所謂的「偽~」

只是一種刻板印象,您自然可以說任何不符合現代社會或您個人觀念的事物

為「偽~/假~」


譬如您說:

假鎮壓

(但事實上若其有屬於鎮壓的行為,仍屬於一種鎮壓,只是他們認為不是鎮壓,正名或稱之「假性」)


偽科學(但事實上某些科學也曾經被視之為偽科學,只要是人們認為是假的,都是偽科學)


這並不代表,沒有所謂的「假」存在,只是人們的用法可能有所混淆


假:虛偽

偽:人為所造


您必須知道,「假/偽」都是形容詞,絕對不是稱指特定現象的名詞

您將:

「假~/偽~」等形容詞,用於指定特定特徵者,無疑是混淆性的


此文將會陸續收入所有形容詞被名詞化導致的混淆


那麼您如何解釋不存在這個概念?


您必須理解,不存在,是名為無(不存在這種狀況),而您所謂的假偽,是將其宣稱的存在狀況,歸類為假


其他種狀況是,如假性孤兒,不是孤兒,但有如同孤兒一般的經歷感受

也就是說,某些人所謂的「假性」,可能是指「如(譬喻論)」


我認為不是孤兒,但有如孤兒般的經歷感受,應該稱為

如性孤兒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「印象性正反義」,與「有無義」混淆

我們的字典中經常提及「正反義的概念」 實際上我們的正反義參雜很多概念: 規定性正反義 物理標準:有 相反 無 比較標準:大 相反 小 社會印象正反義 貓 狗 日 月 愛 恨 好 厭 …… 為甚麼我說上面不算是正反義?因為他們不是根據大小或有無的標準概念定義...

 
 
 
現代用字可能錯誤表

青(我推論其為淡藍色) 青青河上草 我覺得可能是指:(青青)的(河)和(上面)的(草) 而不是:(青青)的(河)的(上面)的(草) 都已經有「綠」了,為甚麼還要造「青」?且「青」若可以是綠色或淡藍色 我覺得並沒有意義,不管這個推論是否正確,在民國文法中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關聯論

​A使B=B由A

屬為論

​A乃B=B是A

對象論

A受B=B於A

印象論

A如B=B般A

描述論

​A的B=B所A

​或(可能論)

  

和(複合論)

​BY ZHANG-IX-CHEN (各位可以複製使用此字典中的所有內容,但是若是要修改的話,請通知我一下)

 

各位讀者們好,如果你有某些無法透過字根理解的字彙可以在本網留言,我會嘗試翻譯看看

​(點我右邊的頭像,會到我的部落格)

永和修正圖1.png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Vimeo
bottom of page